一種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型轉輪除濕機的制作方法
1.本實用新型涉及轉輪除濕機設備技術領域,尤其涉及一種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型轉輪除濕機。背景技術:2.轉輪除濕機是通過,驅動電機使除濕轉輪旋轉,空氣處理的蜂窩式轉輪在旋轉時,持續(xù)重復吸濕再生動作,轉輪分為吸濕區(qū)和再生區(qū),空氣中的水分在吸濕區(qū)被除掉后,鼓風機將干燥后的空氣送入室內,不影響空氣流動,連續(xù)不斷地提供超低露點的干燥空氣,吸收了水分的轉輪移動到再生區(qū),這時從逆方向送入的再生用空氣將驅除水分,使轉輪繼續(xù)工作,連續(xù)不斷地提供干燥空氣。3.現有的轉輪除濕機在工作時,再生所需的高溫空氣需要通過再生加熱器進行加熱,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來加熱再生通道的空氣,高溫空氣對轉輪再生區(qū)進行加熱后,空氣中依然會有余熱,直接將這些熱空氣排掉,熱能損失較大,且再生風機自身運轉所產生的熱量都隨著再生風機直接排出,使再生風機的這部分熱能無法得到利用而損失能效,不符合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。因此,為了解決此類問題,我們提出了一種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型轉輪除濕機。技術實現要素:4.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型轉輪除濕機,解決了現有的轉輪除濕機在工作時,再生所需的高溫空氣對轉輪再生區(qū)加熱后,直接將這些熱空氣排掉,熱能損失較大,不符合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的問題。5.為了實現上述目的,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:6.一種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型轉輪除濕機,包括機箱和余熱換熱器,所述余熱換熱器固定安裝于機箱頂端,所述機箱內部底端轉動安裝有除濕轉輪,所述除濕轉輪的轉動座一側壁固定安裝有處理進風管和再生出風管,所述除濕轉輪的轉動座另一側固定安裝有處理出風管和再生進風管,所述處理進風管、處理出風管、再生進風管均貫穿機箱側壁,所述再生出風管貫穿機箱頂端,所述機箱側壁固定安裝有三通管,所述三通管輸入管的內圓周側壁固定安裝有處理風機,所述三通管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處理進風管和余熱換熱器固定連接,所述再生出風管的端部與余熱換熱器底部固定連接,所述再生進風管頂端與余熱換熱器側壁之間固定安裝有節(jié)能管。7.優(yōu)選的,所述余熱換熱器的兩側壁分別固定安裝有第一進風管和第一出風管,所述第一進風管與三通管連接,所述第一出風管與節(jié)能管連接,所述余熱換熱器的底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進風管,所述第二進風管與再生出風管連接,所述余熱換熱器的頂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出風管。8.優(yōu)選的,所述第一進風管和第一出風管的圓周內側壁均固定安裝有支撐板,兩個所述支撐板均開設有呈均勻分布的通孔,對應的兩個所述通孔之間固定安裝有換熱管。9.優(yōu)選的,所述再生進風管的圓周內側壁固定安裝有第二濾板和再生加熱器,所述節(jié)能管和再生進風管的連接處位于再生加熱器遠離除濕轉輪的一側。10.優(yōu)選的,所述再生出風管的圓周內側壁固定安裝有再生風機,所述三通管輸入管的內圓周側壁固定安裝有第一濾板。11.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:12.1、通過使用該設備時,余熱空氣進入余熱換熱器內與換熱管接觸,將熱量傳遞至換熱管內的空氣,空氣加熱后經過節(jié)能管進入再生進風管,加熱后的空氣經過再生加熱器加熱使除濕轉輪中吸附的水份蒸發(fā),可以減少再生加熱器加熱能耗。13.2、余熱空氣通過再生出風管,并帶走再生風機工作產生的熱量一并進入余熱換熱器內,使得再生風機自身運轉所產生的熱量不會浪費,提高熱能的回收利用率。14.綜上所述,使用該設備可以對再生的空氣余熱進行回收利用,降低再生加熱器進行加熱所需要的能耗,并回收利用再生風機自身運轉所產生的熱量,降低熱能損失,符合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的要求。附圖說明15.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;16.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;17.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余熱換熱器的剖視圖。18.圖中標號:1、機箱;2、處理進風管;3、處理出風管;4、再生進風管;5、再生出風管;6、除濕轉輪;7、余熱換熱器;701、第一進風管;702、第一出風管;703、第二進風管;704、第二出風管;705、支撐板;706、換熱管;707、通孔;8、三通管;9、處理風機;10、第一濾板;11、第二濾板;12、再生加熱器;13、再生風機;14、節(jié)能管。具體實施方式19.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,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、完整地描述,顯然,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,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。20.參照圖1-2,一種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型轉輪除濕機,包括機箱1和余熱換熱器7,余熱換熱器7固定安裝于機箱1頂端,機箱1內部底端轉動安裝有除濕轉輪6,除濕轉輪6的轉動座一側壁固定安裝有處理進風管2和再生出風管5,再生出風管5的圓周內側壁固定安裝有再生風機13,除濕轉輪6的轉動座另一側固定安裝有處理出風管3和再生進風管4,處理進風管2、處理出風管3、再生進風管4均貫穿機箱1側壁,再生出風管5貫穿機箱1頂端。21.機箱1側壁固定安裝有三通管8,三通管8輸入管的內圓周側壁固定安裝有處理風機9和第一濾板10,三通管8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處理進風管2和余熱換熱器7固定連接,再生出風管5的端部與余熱換熱器7底部固定連接,再生進風管4頂端與余熱換熱器7側壁之間固定安裝有節(jié)能管14,再生進風管4的圓周內側壁固定安裝有第二濾板11和再生加熱器12,節(jié)能管14和再生進風管4的連接處位于再生加熱器12遠離除濕轉輪6的一側22.參照圖3,余熱換熱器7的兩側壁分別固定安裝有第一進風管701和第一出風管702,第一進風管701與三通管8連接,第一出風管702與節(jié)能管14連接,余熱換熱器7的底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進風管703,第二進風管703與再生出風管5連接,余熱換熱器7的頂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出風管704,第一進風管701和第一出風管702的圓周內側壁均固定安裝有支撐板705,兩個支撐板705均開設有呈均勻分布的通孔707,對應的兩個通孔707之間固定安裝有換熱管706。23.機箱1、處理進風管2、處理出風管3、再生進風管4、再生出風管5、除濕轉輪6、余熱換熱器7、第一進風管701、第一出風管702、第二進風管703、第二出風管704、支撐板705、換熱管706、通孔707、三通管8、處理風機9、第一濾板10、第二濾板11、再生加熱器12、再生風機13、節(jié)能管14,24.使用該設備時,啟動驅動電機帶動除濕轉輪6旋轉,空氣經過第一濾板10過濾雜質后,從三通管8進入到處理進風管2和余熱換熱器7,空氣通過除濕轉輪6時,水蒸汽被除濕轉輪6中的吸濕介質吸附,空氣變成干燥空氣從處理出風管3排出,空氣進入余熱換熱器7從通孔707內穿過進入換熱管706,另一路空氣從再生進風管4進入,經過再生加熱器12變成高溫空氣,通過除濕轉輪6時,使除濕轉輪6中吸附的水份蒸發(fā),余熱空氣通過再生出風管5,并帶走再生風機13工作產生的熱量一并進入余熱換熱器7內,余熱空氣與換熱管706接觸,將熱量傳遞至換熱管706內的空氣,空氣加熱后經過節(jié)能管14進入再生進風管4,加熱后的空氣經過再生加熱器12加熱使除濕轉輪6中吸附的水份蒸發(fā),可以減少再生加熱器12加熱能耗,實現該設備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。25.以上所述,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,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,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,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,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。